陈烯尧:《六祖坛经》慧能如何顿悟证道

《六祖坛经》是禅宗经典,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但是有一首著名的禅诗却是家喻户晓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而这首禅诗就是出自《六祖坛经》首章。
作为这首著名禅诗的作者中国禅宗六祖惠能,他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够顿悟证道,看似简单,但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,实非易事。六祖惠能幼年丧父,单亲家庭,流离失所,后迁移到广东佛山一带艰辛度日。
如此艰难经历,他并没有任何抱怨,而是活在当下,与众生为善。
惠能成人以后,由于家境贫寒,没有读过书,不识字,只能靠打柴为生。
他并没有为此而不乐,而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。
有一次惠能给一客送柴,偶尔听到客诵读《金刚经》,惠能虽然不识字,但经语却让惠能的心即可开悟。于是惠能就问客诵何经?并问,这经从何而来?

客就告诉他,自己读的是《金刚经》,是从湖北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哪里得来。

惠能心中有念,欲去拜访弘忍大师。客看惠能虽然不识字,却能深懂《金刚经》中的经文,认为惠能自是不凡,于是赠与惠能十两银子,助惠能参礼禅宗五祖弘忍大师。惠能安顿好老母亲以后,就踏上了求佛之道。
将近走了一个月,才到黄梅。
此处应该明了一个道: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累积,很多时候,文凭只是一个符号,它并不能最终给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,相反,或许是无尽深渊的开始,而如来心性产生的般若智慧才能真正让一个人明白世间的真理,人只有参透才能摆脱迷茫、脱离苦门。

弘忍大师初见惠能就问:你是哪里人,找我想做什么?
惠能就说,弟子是广东南部新州一带的百姓,远来拜师,只求证道佛法,别的什么也不求。
由于当时正值中国大唐时期,广州属于蛮荒之地,当地的人也被称为蛮人。
于是,弘忍大师就说:你身处岭南,又是蛮人,怎么能成佛呢?
惠能回答:人虽有南北,佛性本无南北,所以,虽然蛮人的身体与和尚不同,但是大家都有佛性,并没有什么差别!
弘忍大师心中暗想,此人悟性很高。于是就留下了惠能。但并没有收为弟子,而是让其去了柴房打杂。
此处应该是值得深思的:出身不是自己能决定的,不著身上的外在符号,只寻求能够解决生死大事的“内在妙法”,一个底下普通身份的平民因此走上光明大道。世人有多少不为外物所累,而外物浑浊,充满争夺血腥倾轧,内心若著在上面,便产生无尽的痛苦。
就这样,别的和尚天天听经参禅,而惠能只是在柴房打杂,不觉过了八个多月。
一日,弘忍大师忽然到柴房看惠能,对他说:你很有慧根,这里虽然是寺院,但人心良莠不齐,你一个初来此地的人,漏出佛根智慧,难免遭人嫉妒,之所以让你在柴房远离你,也是在保护你,你可知道?
惠能说:弟子心中明白大师的意思,所以自来以后,也不敢去佛堂。
惠能的这段经历,应该让我们明白一个大道理:平庸的工作,掩盖不住真正的智者,甘于平庸才是真正的强者,惠能没有因为自己的智慧而抱怨上天的不公待遇,也没有抱怨弘忍大师不任人唯才。而是既来之则安之,做好本分。现实中,很多人的经历跟惠能这段有些相似,但有多少人能像惠能一样看透不说透,安分守己,不抱怨的呢!抱怨本身,就是著于物,为物所累,显露了心性的幼稚,智慧之光的黯淡,而一个心性幼稚,智慧之光不明的人,又何以堪当大任呢?
这日,弘忍大师召集了寺院内的所有弟子,对大家说:人世间头能大事就是生死的问题,你们终日都在寻求来世的福报,却不想现实中如何怎样才能脱离苦海,如果迷失本性,根本性的问题抓不住,修行的福德也拯救不了苦海中的自我。你们大家都好好的想一想我说的,每个人写一首体悟的偈,如果谁写的偈能领会我说的佛性,我就把衣钵传给谁,作为禅宗六祖传人。
弘忍大师的大弟子神秀在寺院内众弟子中威望最高,是夜做偈于南廊墙壁上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
次日,弘忍大师看到南廊墙壁上的偈。对众弟子说,依此偈修持,可以避免堕入恶道,会对修学有莫大益处,大家可以每日念诵这首偈,以便觉悟佛性。
弘忍大师,知道此偈是神秀所作,三更时分,唤神秀入方丈室。对神秀说:汝所作偈,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。如此见解,距离无上菩提的境界,还有距离。无上菩提,必须言语之间就能认识到自己的本心,看到自己的本性,才能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境界。在任何时候,每一个念头里面,都以自己的本性为本,所有的真相就会自我显现。你再思考一下我说的话,再重新作一首偈,若能明心见性,我就把衣钵传给你。
过了两日,有一个童子吟诵神秀作的偈,被惠能听到。惠能一听,感觉此偈未见本性。就问童子所诵是何偈?
童子看不起是南蛮之地来的惠能。就说:你这蛮人不知,弘忍大师说世人生死事大。谁要明白其中道理,就传衣钵给谁。神秀上座在南廊墙壁上,写了这首《无相偈》。弘忍大师令寺院内的弟子读诵,说依此偈修行,能免堕恶道,有大利益。
惠能说:我也要跟大家一样读诵,修个来生善缘。我到寺院内已经八个多月了,还没有去过前堂,请你把我带到偈前,我好礼拜一下。
童子看惠能一脸虔诚,就引惠能到偈前。惠能说,我不认识字,请你为我念诵一遍。
刚好这时候,有个信佛的居士江州官员张日用,在偈前为惠能高声诵读。惠能听后,说:我心中也有一偈,请帮我写下来。
居士张日用说:你都不认识字,还能做偈,别开玩笑了。
惠能说:欲学无上佛法,不得轻慢与不如自己的人。下下人有上上智,上上人有没意智。若轻慢人,即有无量无边罪。
张日用一听惠能言语不凡,说:你说吧,我帮你写,如果你能证道,要先度我,不要忘了。
惠能偈曰: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这首偈在墙上一写出来,众人都很震撼。各自暗语,不能以貌取人,都很惊奇惠能才来没有多久,怎么就已经修到肉身活菩萨了。
弘忍大师看了以后,心中也比较震撼。但恐怕有人嫉妒,为争衣钵而加害惠能。于是,就将墙壁上的惠能的偈擦拭掉,并对大家说,此偈也未见性。
次日,弘忍大师悄悄来到柴房。弘忍大师以杖击碓三下而去。惠能即会弘忍大师的意思,三更天而入方丈室求法。(这段大家应该很熟悉,西游记中悟空被菩提祖师打三下,会其意而三更到祖师房间求法。其实西游记里面的这段是借鉴的六祖惠能求法里面的原文。)

弘忍大师用袈裟遮围,不令人见。为惠能说《金刚经》,说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惠能大悟:“一切万法不离自性。”遂对弘忍大师说:我已彻悟,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清静无为的,它不生不灭,每个人都具足这个自性,它就在哪里一动不动,而化生着万物。

这里就很关键了,自性的问题。何谓自性,自性就是宇宙的大道,就是佛家说的佛,就是道家说的道。自性就是本我,要找到这个本我,明心见性,不是去向外皈依,而是向内求。就像科学研究宇宙,越往外探究,越迷茫,越解不开宇宙万物的秘密,因为银河系多少亿万光年,用科学的手段,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去测量,没有那么高倍的望远镜去观察,没有那么快的飞船去遨游,没有那么长的生命去折腾。而宇宙的真相却不在那些遥远的苍芎,而就在每一个万物苍生的身内,宇宙发生,运动,变化的真相就在体内,向内求到如来本相,反而就看到了宇宙万象。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,不是他坐着宇宙飞船遨游银河系总结出了真理,而是立足自我,向内观道。事实证明,很多经文典籍,包括佛、道家的经典理论,都是已经被科学证明或者有待于科学证明的真理。自性,就是万物、生命发生、轮回的真相。科学不也一直用物的研究来证明这一切么!

若把自性比作一颗宝珠,欲望就相当于包裹它的布,污染它的灰尘,让它不能发光,遮盖了本有的功能。而要将欲念化消,宝珠的神通就会自然显现。有些人会想,欲没有了,人还有什么意思?欲不是没有了,而是能“在欲而不欲”,自然而为。

这里说着明白,但要真明,必须做到才能真明。

弘忍大师知道,惠能已经悟到本性。对惠能说:不能识别本心,学佛法也没有什么用。若能识别本心,看到本性,即为佛。

当晚,弘忍大师就把衣钵传给了惠能。

弘忍大师知道,如果寺内众弟子知道衣钵传给了外来的惠能,一定会加害他。就暗自渡江将惠能送走。弘忍大师亲自为惠能把橹自摇。惠能让师父坐下,自己要摇橹。弘忍大师说:今天应该是我渡你。惠能说:迷时师度,悟了自度。

为躲避衣钵之争的暗害,后来惠能隐姓埋名多年。最后终在南方开创南宗。成为名副其实的禅宗六祖。
惠能一生经历坎坷,但心一直都是光华照人的,任何的俗物都不能让其灵魂执着,因此凡尘的人和物都成为了惠能成就佛果的助力,而并非成为遮盖其如来本相的障碍,皆因其对万物不著,故如来般若智慧自现。
惠能最后的名利,大成就,皆是其不为名利、不为成就,一直坚守本分,直追真法,践行真言的结果。

这一章节的核心是惠能顿悟证道,而证道的关键是自性。现代的很多人去修学,大部分都是皈依道、皈依佛,这都是外求,求错了方向,最后仍然不能脱离苦海。

如果一个人迷失本性,失去自我,那么皈依那个宗教都没有用,念的经越多,反而罪业越大,因为把解决当下问题的时间都浪费了,以至于问题越积累越重,岂不是罪业深重。修是为了解决问题的。当你修出来的是迷茫,或许你方向错了。

修不要偏离本师,不要偏离本我。

修要谈欲净心。

淡欲并不是放下一切,净心也不是什么都不想。

谈欲净心,是万物不著。

著就是为物所累,成为物的奴隶。如此就会阴阳颠倒,肯定痛苦!

正师度、自我度,心行止,而不著。如此,方能般若出而如来现。

新闻投稿邮箱:353583257@qq.com 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发布合作电话:13733156612

联系我们

添加QQ:35358325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投稿邮箱:353583257@qq.com